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list paperlistmore paperListPage

2025年 03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统计数据 简明模式 完整模式
张仲景学术学说研究

基于厥气客于五脏六腑探析六经辨治不寐

郑宏;王科;舒霞;李爽;赵玉洁;

《黄帝内经》认为“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导致阳不入阴是不寐的主要病机,张仲景通过六经辨证分别阐述了热郁、腑实、痰扰、湿阻、阴虚火旺等邪扰五脏六腑的不寐病机,以及相应的治法方药。仲景认为厥气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也可分为有形和无形。厥气客于六腑,三阳病多实证;厥气客于五脏,三阴病多虚证,两者都有虚实夹杂的情况出现。仲景还特别强调了失治误治伤及脏腑气血,导致营卫失和是不寐的重要原因。张仲景六经辨治不寐是对《黄帝内经》不寐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025 年 03 期 v.40 ;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研究课题(XJYU24065)
[下载次数: 9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冲和理论探析奔豚病机与证治

范献秋;李吉武;熊明玉;

运用冲和理论,从坎离卦象、枢机以及阴阳升降的角度,阐释奔豚的病机及治疗。“冲”是阴阳二气交感欲发之时,“和”为阴阳二气协调平衡之时,“冲和”为阴阳二气的运动状态,冲气不和,上冲发为奔豚。若离火不下,坎水不升,心肾不交,阴阳逆动,冲气不和而上逆发为奔豚,治宜桂枝加桂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若枢机开阖不利,肝失疏泄,冲气逆乱发为奔豚,治宜奔豚气汤、乌梅丸、柴胡类方等;若中气失其节度,脾胃虚弱,阴阳升降不利,冲气失和,气机逆乱发为奔豚,治宜半夏泻心汤、黄芪建中汤。

2025 年 03 期 v.40 ;
[下载次数: 7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启事·消息

《国医论坛》稿约与投稿须知

<正>为了帮助作者了解《国医论坛》(国家级)投稿的规范要求和注意事项,兹将本刊的稿约和投稿须知等事宜通知如下。1约稿范围1.1立题新、视点高、有深度的有关张仲景学术学说研究方面的文章,以及对仲景经方的实践验证或创新运用的经验总结。1.2大宗案例并设有对照组和经过统计学处理的临床研究、临床报道、中西医结合文章。1.3获得地厅级以上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或自选项目的科研报告。1.4理性强、见解新、论证充分的学术探讨、理论研究、医史文献及研究生论文。

2025 年 03 期 v.40 ;
[下载次数: 3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经方实验录

经方治验3则

殷学超;古家豪;

经方组方严谨,用于临床,屡见良效。笔者运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外寒内饮之喘证,小承气汤加味治疗日晡发热阳明腑实证,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久泻,疗效甚佳。现列举3案,以示其治。

2025 年 03 期 v.40 ;
[下载次数: 7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桂枝汤类方治疗便秘经验

徐小倩;叶文彬;

桂枝汤类方均有调和营卫之功。营阴不足是桂枝加芍药汤的治疗要点;营卫不和兼枢机转运不利属于肠道营阴不足,是柴胡桂枝汤的治疗要点;营卫不和兼湿重于热是桂枝汤合藿朴夏苓汤的治疗要点。故应用桂枝汤及其类方治疗便秘,旨在养营、调营、和营。列举桂枝加芍药汤治疗太阴便秘,柴胡桂枝汤治疗太阳少阳合病便秘,桂枝汤合藿朴夏苓汤治疗太阳太阴合病便秘3则病案,以示其治。

2025 年 03 期 v.40 ; 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3502Z20179014)
[下载次数: 12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理论探讨

伏冲之脉考辨

唐鹏;周茜茜;吴琦睿;兰蕾;

伏冲之脉,又称伏冲脉、伏膂之脉,伏冲之脉为冲脉之深伏、下伏分支。伏冲即冲脉,伏冲之脉与冲脉同体异名,伏冲之脉理论对疟疾、气逆病证、妇科疾病等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5 年 03 期 v.40 ; 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2022YFS0401)
[下载次数: 3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肝阳虚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相关性探讨

张楠;张金玺;

文章结合文献资料和临床实际,探讨了肝阳虚的理论渊源、临床表现及其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相关性,初步厘定了肝阳虚证的主治方药。笔者认为肝阳虚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胸胁、少腹、阴部、颠顶等处冷痛绵绵,得温则减,或兼见胁下痞块,或兼见时常太息,善恐易惊,情志抑郁,妇女可见乳房凉痛隐隐,经期腹部冷痛绵绵,舌淡嫩、苔白滑,脉沉迟无力,临证可予桂枝加桂汤加淫羊藿、巴戟天、吴茱萸等化裁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肝阳虚密切相关,肝阳虚所致的“阳化气”不足和“阴成形”太过,乃肝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适时联用温补肝阳药物以激发“阳化气”功能,纠正“阴成形”过度状态,能够有效控制和逆转乙型肝炎肝硬化。

2025 年 03 期 v.40 ;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21GGJS087);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SKL-2024-2310)
[下载次数: 6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临床研究

冠心病血瘀证腧穴红外热成像温度特点与心功能关系

陈景利;凌皓;袁康;陈广美;

目的: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冠心病(CHD)血瘀证患者腧穴温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与心功能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CHD血瘀证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35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通过红外热像仪采集与心脏相关的左右两侧腧穴温度值,记录各项心功能指标[NYHA心功能分级、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数据,然后统计分析同名腧穴温度变化特点与其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灵墟、神封、步廊、膺窗、心俞的△T与NYHA心功能分级存在正相关,神封、步廊、膺窗、心俞的△T与NT-proBNP存在正相关性,神封、步廊、膺窗、心俞的温度差与LVEF%存在负相关。排除腧穴间相互影响后,心俞△T与NYHA心功能分级存在正相关。结论:CHD血瘀证患者心脏相关腧穴体表温度具有特征性,灵墟、神封、步廊、膺窗、心俞穴的特征性显著,且温差越大则心功能越差,为临床辨证选穴提供理论依据,并可通过红外热成像对穴位温度差进行监测,来判断患者病情改善程度。

2025 年 03 期 v.40 ; 佛山市卫生健康局项目(20230382); 佛山市科技局项目(2220001004579); 佛山市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实施方案(佛卫函[2021]73号)
[下载次数: 7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临床报道

术连姜梅饮联合艾灸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腹泻临床观察

万圆圆;陈亦琳;贾建婷;朱小芬;董善增;

目的:观察术连姜梅饮联合艾灸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腹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体质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东台市中医院收治的慢性腹泻患者90例,并随机分为中药组(A)、中药加艾灸组(B)和对照组(C)各30例。A给予术连姜梅饮治疗,B在此基础上给予艾灸治疗,C给予乌梅丸治疗。经治4周后,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体质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治疗后,B总有效率为96.7%(29/30),A为93.3%(28/30),均高于C的76.7%(23/30)(P<0.05);A和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平和质和湿热质体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阳虚质评分高于C(P<0.05),A和B阳虚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较C中医证候评分低(P<0.05);B中医证候评分较A低(P<0.05)。结论:术连姜梅饮联合艾灸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腹泻,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阳虚质并使其趋向平和质,临床疗效显著。

2025 年 03 期 v.40 ; 盐城市医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YK2021091)
[下载次数: 5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热敏灸治疗肺结节术后顽固性咳嗽临床观察

王淼;肖书熠;郝峻;毛红蓉;

目的:基于凝血-纤溶系统探析热敏灸治疗肺结节术后顽固性咳嗽的作用机制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肺结节术后顽固性咳嗽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热敏灸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方案治疗,热敏灸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热敏灸治疗。经治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凝血-纤溶功能指标[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后,热敏灸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P<0.05);两组血清PAI-1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血清t-PA水平较治疗前均上升(P<0.05),且热敏灸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热敏灸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肺结节术后顽固性咳嗽,可通过抑制凝血-纤溶系统功能,降低炎症反应,从而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避免血栓形成,减轻对迷走神经刺激,来减轻患者咳嗽症状。热敏灸作为外治法,具有增强机体免疫作用,疗效好,患者接受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2025 年 03 期 v.40 ; 国家卫生健康委“十四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YYWS5067)
[下载次数: 8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3 ....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